日前,山東省青島市發文,明確提出到2035年初步建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。自2017年《全國海洋經濟發展“十三五”規劃》首次提出“推動深圳、上海等城市成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”以來,上海、深圳、青島、廣州、天津、大連、寧波、舟山、廈門等城市相繼提出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。這么多城市瞄準一個目標,激烈的競爭在所難免。少數地區甚至出現了花巨資挖人挖企業等內耗現象。
其實,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關鍵在于練好“內功”。先進的海洋科技是內功,發達的海洋產業是內功,優美的海洋生態、繁榮的海洋文化、活躍的國際交流都是內功,其核心是形成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的海洋產業體系。如果這個系統形成,在聚集相關要素的同時,會產生新的融合,成長新的機遇。
有人會說,要形成以科技創新為主導的產業體系,必須沒有科學家,沒有龍頭企業?砸錢砸人挖企業不對嗎?其實并不是。比如某沿海城市海洋科技實力全國領先,但海洋產業多年不溫不火,形成不了比較優勢。相反,其他城市利用城市的海洋科技資源,把很多海洋企業做大了。
由此可見,練好“內功”的關鍵在于打通阻礙產業體系成長的“堵點”。產學研對接不暢是“堵點”之一??蒲袡C構有人才和技術,企業缺乏人才和技術,雙方難以有效對接。有體制機制的因素,有信任的因素,有對技術和市場理解的差異,有合作方式的差異等等。我們必須千方百計打通這些“堵點”,讓產學研聯合起來。
練好“內功”,也要提供強大的基礎設施。比如海洋藥物的研發因采集、培養、篩選的難度而受到嚴重制約,而超級計算機的應用可以將篩選效率提高數千倍。再比如,過去我國海洋檢驗檢測的標準、方法、技術和裝備相對落后,成為我國海洋裝備產業升級的“瓶頸”環節。打造世界一流的海洋檢驗檢測平臺,不僅需要資金支持,更需要技術、人才、設備的全面提升。這樣的基礎設施不是光靠砸錢就能“砸”掉的。
“內耗”和“內功”最大的區別,一個是急功近利,一個是長遠;一個局限在一個地方,一個胸懷大局觀。在建設全國統一市場的大背景下,市場生態將成為海洋相關要素聚集的“主要吸引點”;只有摒棄“內耗”,通過練好“內功”打造強大的海洋產業生態,相關要素才能在市場的作用下聚集起來。這種建立在“內功”基礎上的吸引是持久而健康的。
鄭重聲明: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,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,與本站立場無關。僅供讀者參考,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。